中通_中庭穴

来源:人体穴位 发布时间:2013-08-06 点击:

【www.bdwfs.com--人体穴位】

中庭穴

标准定位:中庭穴在胸部,当前正中线上,平第5肋间,即胸剑结合部。


中庭穴的准确位置图

取穴方法

在膻中穴下1.6寸,胸骨中线上,仰卧取穴,当胸骨体下缘处。

仰卧或正坐位。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体与剑突间(即为胸剑结合处)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。

解剖位置

有胸廓(乳房)内动、静脉的前穿支;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。

中庭穴 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胸肋辐状韧带和肋剑突韧带、胸剑结合部。布有第六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、静脉的穿支。

层次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胸肋辐状韧带和肋剑突韧带→剑胸结合部。

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、静脉的前穿支。

中庭穴的作用

中庭穴意义: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层次。

气血特征: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。

运行规律:散热后循任脉传于膻中穴。

功效作用:聚集任脉气血,中庭穴有理气宽胸,宽胸消胀,降逆止呕的作用。


主治疾病

中庭穴主治胸胁胀满,呕吐,呃逆,噎膈,以及心绞痛等。

中庭穴 主要用于心胸和脾胃疾患等:如胸胁支满、心绞痛、急慢性胃炎、噎膈、饮食不下、呕吐、呃逆等。

中庭穴可治疗胸肋支满,噎嗝,呕吐,小儿吐乳。食管炎,食管狭窄,贲门痉挛。

配伍应用

中庭穴配俞府穴、意舍穴治呕吐。

中庭穴配支沟穴治胸胁胀满。

中庭穴配俞府穴、意舍穴治呕吐。

中庭穴 配大陵穴、承浆穴治小儿吐乳。

中庭穴配中府穴,有宽胸利膈,行气消积作用,主治噎膈,停食,食反,胸闷。

中庭穴配俞府穴,意舍穴,有降气化食的作用,主治呕吐,食不化。

刺灸法

治法:寒则补之灸之,热则泻针出气。

针刺方法

一般沿皮刺0.3~0.5寸。

直刺0.2~0.3寸,向下斜刺。

艾灸方法

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中庭穴解析

中庭为经穴名(Zhōngtíng CV16)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任脉。中即中间,庭即庭院,此穴在玉堂和膻中之下,犹如宫殿前庭院之中,故名中庭

中,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。庭,庭院也。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。本穴物质为鸠尾穴传来的湿热水气,散热冷降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,如气血聚集于庭院之中,故名。

文献摘要

《针灸聚英》:主胸胁支满,噎塞,食饮不下,吐食出。小儿吐奶。

中庭穴

仰卧位。在胸部,当前正中线上,平第5肋间,即胸剑结合部。

中医针灸穴位之一,隶属任脉

层次解剖:依次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胸肋辅状韧带、胸剑结合部。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廓(乳房)内动、静脉的前穿支。

直刺0.2~0.3寸,向下斜刺0.3~0.5寸;可灸。

宽胸理气、疏膈利气、和胃降逆。

胸肋支满、胸腹胀满、噎嗝、呕吐、心痛、梅核气、小儿吐乳。食管炎、食管狭窄、贲门痉挛等。

1、配中府,有宽胸利膈,行气消积作用,主治噎嗝,停食,食反,胸闷。

2、配俞府、意舍,有降气化食的作用,主治呕吐,食不化。

1、小儿吐乳:婴幼儿吐乳,日久瘦弱。方法是艾条点燃后,一手持艾条,一手食指和中指分开,放在中庭穴两侧,距离中庭穴10cm左右或以食指,中指感觉不烫为好,艾灸5~10分钟。连续2~3天。

《针灸聚英》:主胸胁之满,噎塞 ,食饮不下,吐食出。小儿吐奶。

中,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。庭,庭院也。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。本穴物质为鸠尾穴传来的湿热水气,散热冷降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,如气血聚集于庭院之中,故名。

用拇指或者两掌重叠,放在中庭穴 ,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按揉各2分钟,以有酸胀感为宜。

缓解治疗胸腹胀满、食管炎、噎嗝、心痛、小儿吐乳、呕吐、食管狭窄等

艾条点燃后距离中庭穴10cm左右,艾灸5~10分钟。连续2~3天。

参考资料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bdwfs.com/jingluoxuewei/1910/

上一篇:图解中草药大全_图解中庭穴的位置及作用 中庭穴
下一篇:按摩足三里穴位的作用|按摩足三里穴位的作用 按摩足三里穴有哪些养生功效

Copyright @ 2013 - 2018 百搭养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百搭养生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