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的四气五味是什么|中医“四气五味”是指什么?

来源:中药养生 发布时间:2018-07-09 点击:

【www.bdwfs.com--中药养生】

中医“四气五味”是指什么?

    我们经常会看到关于中医“四气五味”,那么中医中的四气五味是指什么呢?下面看看专家的介绍吧。

    四气和五味,简称气味,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。历代本草中都首先标明药物的气和味。

    ㈠四气

    四气是指药物具有的寒、热、温、凉四种药性,古时也称四性。它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,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。其中寒凉与温热是本质不同、互相对立的两大药性;而温与热、寒与凉则是本质相同、程度有别的同一药性,温次于热,凉次于寒。

    药物的四气是与疾病的寒热属性相对而言的,是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决定的。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,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,如黄芩、板蓝根;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,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,如附子、干姜。在治则方面,《神农本草经》云:"疗寒以热药,疗热以寒药。"《素问》云:"寒以热之,热以寒之。"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。

    此外,有一些平性药,是指药寒、热之性不甚显著,作用和缓的药物。其中也有微寒、微温的,但仍未越出四气范围。

    ㈡五味

    五味,就是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五种不同的药味,代表着药物不同的功效和应用,是药物功用的重要标志。另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,因都分属于五味之中,所以仍然称为五味。

    五味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方面,一是与实际口尝感觉有关,二是药物临床应用的归纳和总结。所以,五味上升为药性理论来认识,已远远超出了味觉的概念,而是与药物功效应用密切相关。因此,本草书籍中记载的味,有时与实际口感味道并不相符。

    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,味相同的药物,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。其作用如下:

    辛有发散、行气、行血作用,常用治表证或气血阻滞证。

    甘有补益、和中、缓急等作用。常用治虚证,并缓和拘急疼痛,调和药性,解药食毒。

    酸有收敛、固涩作用。多用于治疗虚汗、泄泻等证。

    苦有泄和燥作用。泄,包括通泄,如大黄,适用于热结便秘;降泄,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;清泄,如栀子,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。燥,即燥湿,用于湿证,有苦寒燥湿热、苦温燥寒湿之分。还有苦能坚阴之说。

    咸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。多用于瘰疬、瘿瘤、痰核、癥瘕等证。

    淡有渗湿、利尿作用。多用治水肿、小便不利等证。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bdwfs.com/zhongyiliaofa/45054/

上一篇:【中医点评官网】中医点评:三类中成药最易被乱用
下一篇:[鹿茸膏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]鹿茸的功效及食用方法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@ 2013 - 2018 百搭养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百搭养生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